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论是从品牌价值还是运动标准化,棒球运动要想在中国成为现象级的流行运动,无疑需要一个高水平的职业联赛来支持。

  

职业棒球联赛步履蹒跚,民间棒球俱乐部却悄然兴起,数量在近两年急剧膨胀。棒球仍处于闯生路阶段,业余市场仍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角,产值做大或许还得靠民间。

 

  民间俱乐部门槛低,基本从青少年教育培训市场切入,教育培训市场地域性明显,对接一所学校资源,开个周末培训班,都能成立一家俱乐部。教育培训行业的现金流周转快,多数小型俱乐部短期内便能获得账面回报。

 

  这些在体制之外自由生长的小微企业带动了中国棒球行业的活跃。一些俱乐部走的是专业培训路线,为国家队培养运动员苗子;更多的俱乐部选择了基于兴趣爱好的业余培训。

 

  牛棚棒球俱乐部属于后者,这家小型俱乐部在北京成立刚满一年,运营已渐入佳境。创始人之一陈骁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科生,按部就班工作了十年后转投棒球创业。另一个合伙人贾昱冰是前国手,曾在MLB体系打球,在国内棒球圈颇有名气。去年成立之初,陈骁签下了清华附小的棒球训练课。

 

  牛棚俱乐部是民间圈里小而美的代表,这类俱乐部规模小,生源靠口碑积累。随着更多的创业者扎堆入场,陈骁感觉棒球俱乐部这两年可能要经历一场洗牌,俱乐部要考虑如何活下来的问题。

 

  这些创业者不回避教育培训行业将面临瓶颈,比如练习棒球的小孩如果想走棒球升学和职业化发展道路,分散的民间俱乐部没有解决系统通道的能力。但是,眼下他们或许还不急于考虑这些,仅仅培训这块蛋糕已经够大,残酷竞争突出重围看似还遥不可及。

 

  相反,通道是MLB重点考虑的问题。除了传统的棒球入校MLB在中国成立了棒球发展中心,目前已在无锡、常州和南京落地。被选入的孩子,MLB负担其上学费用,暑期还会送部分孩子出国培训。已经与MLB巴尔的摩金莺队正式签约的许桂源,就是由MLB位于无锡东北塘中学的棒球发展中心独立培养。

 

  棒球在民间分散式发展的现象,与场地这个行业难题分不开,无论是小型创业者还是大公司,均因受场地制约而另无法大展拳脚,从而加剧了市场分散化。

 

  陈骁创业时,曾考虑过租场地进行运营,但和对接学校相比,两种方案的悬殊成本让陈骁放弃了这个念头。场地租金费用太贵了,无论是自己做培训还是出租,都是不划算的经营。他说。

 

  北京达阵棒球俱乐部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民间俱乐部,拥有三块棒球场地,这让很多小俱乐部艳羡,但在总经理燕军看来,拥有自己的场地也不是绝对的优势,棒球场距离市区较远,同时价格高,单纯靠俱乐部很难盈利。

 

比恒达联合更早在中国市场系统推广棒球运动的商业团队是美国职棒大联盟MLBMLB是北美地区最高水平的职业棒球联赛,2015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仅次于NFL远超NBA。早在2003年,MLB就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与中国棒球协会签署合作协议。20071月,MLB中国代表处在北京成立。

 

MLB从来没有拓展过像中国这样的市场,中国区团队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在美国总部看来都匪夷所思。你不要问具体哪件事,在MLB这个体系里,我们在中国做的所有事,都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谢龙直截了当地对财新记者说。

 

根据MLB中国2010年委托CSM索福瑞公司在中国11座城市11-55岁城市人口做的抽样调查,对MLB及棒球感兴趣的人群接近3000万人,但这个普及程度还是过低。MLB在美国是非常成熟的商业赛事,大联盟有30个职业队,每年每队要进行160场以上的比赛。棒球在美国根本不需要市场推广,它在美国深入人心,就好比当年中国举国打乒乓球的氛围。谢龙认为,如果将来MLB进入印度市场,倒是可以参考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从市场基础、人口数量、社会复杂程度来看,中国经验可以给印度提供借鉴

 

九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MLB采取长期战略,至今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美元级别。中国人往往希望看到奇迹,我们无法提供奇迹。谢龙说。

 

 (图左:许桂源)

话题:



0

推荐

黎慧玲

黎慧玲

6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从房地产转战文化体育产业,一个较懒的作者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6篇